特别提示:
  

以下为“样书稿本”,其内容作者授权文彧斋艺林网发表,其他传媒载此栏目内容,需要事先“知会”本站,谢谢合作。
本站“遗墨残诗”专栏启  
                    
序  文
    谈到旧体诗,大体上不外乎为古体诗(古风)近体诗(今体诗)。《残诗探微古代画史文稿》(以下简称《残诗探微》)就是以近体诗绝句的基本形式(不涉及律诗),又因在结构上不象绝句诗那么严规句整,主要表现在“平、仄”和用韵的关系方面。按过去研究诗的说法,不符合律句和绝句诗的定式,就不能称作近体诗。但,他又不象古体诗(古风)那么松散。所以,我称他为“近现体诗”,在没有被认识之前,由於是一种不完整的绝句诗,只好叫他“残诗”即残缺的意思。
  过去,古代人写诗,是很自然的事,因为作诗,是文人通向仕途必修之课,一般用韵和“平、仄”句型都不会错,但不妨也有拗句,不合定式,是诗人为词不害意,不牵就格式的“个例”,但很少见。《残诗探微》一书,一千多首诗,很多不合符绝句诗的定式,就不能算是“个例”,可是读起来,符合现代人的口语韵味。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,语音相对古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,我们今天读唐诗,用的都是古韵,有些韵已和今天不同,在语音上,我们认为是不同韵字,在古韵里却是相同的韵字。例如,我们在读唐诗杜牧《赠别》:“娉娉嫋嫋十三馀、豆蔻梢头二月初。春风十里扬州路,倦上珠帘总不如”之句。韵脚中的“馀”、“初”、“如”照今天的读音“初”、“如”字的韵母u可以押韵,但“馀”的韵母yu(ü)与u是不能押韵的。可是按古韵书这三个字,在平水韵中同属上平声“六鱼”韵目是可以押韵的;又如吴丈蜀先生《诗词格律讲话》例举的唐诗朱庆馀《宫中词》:“‘寂寂花时闭院门,美人相并立琼轩。含情欲说宫中事,鹦鹉前头不敢言。'之句,韵脚中的‘门'、‘轩'、‘言'以今天读音,‘轩'、‘言'字的韵母是an,可以押韵;但‘门'字的韵母en与an是不能押韵的。可是在过去的平水韵中,三个字同属上平声‘十三元'韵目。“这些诗作为从事诗词研究的人和有一定阅读诗词的爱好者来说,读起来是不成问题。但是,作为普通群众读起来会感到有些别扭。就诗而言,突出表现在‘四声'的变化,“四声”在古汉语的基础上,现代实际语言交流中,如平声:这个声调包括普通话的第一声(阴平声)和第二声(阳平声)。上声:普通话的第三声,包括古汉语的一些上声,按现在读法已成为去声(第四声)字。去声:也就是现在普通话的第四声,古汉语中的去声字,有的地方照现在的读法已变成上声(第三声)字。“近现体诗”主要是以普通话字音音标为准;古汉语中有入声。入声:读音短促,这在现实生活应用中和普通话里已很少见了,他已分别融入到第一声、第二声、第三声和第四声。“入声”在近体诗里是属于仄声调,“近现体诗”以普通话字音音标为准,就不存在“入声”的问题,写诗的内容、形式是为了读起来方便,达到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,需要更接近时代,诗作为一种(文学类)艺术,当随时代,这已是共识。特别是解放後,国家推广普通话,促进字音的标准化,便於交流。所以“近现体诗”基本上是以《诗韵新编》韵目为基础,遇到入声字也按现代字音音标归类,更贴近现代人阅读规律。
  诗的形式不单是文章的高度概括,用字(词)精炼还在於合辙押韵,朗朗上口,至唐代以相当完善、规范,形成“近体诗”的定式,过去研究诗的认为句式中不能两个“仄”声字中间夹一个“平”声字,否则就是拗句(当然可以拗救),在《残诗探微》中例如九卷三七七页“诗论”刘俊篇,平起式句“程门立雪朕亲临,半部论语推圣恩。”按绝句一、二两句型应是“平平仄仄仄平平,仄仄平平仄仄平”按实际第二句除第一个字外,为“仄仄平仄平仄平”是两仄声字夹一平声字,在一高一低声韵上,也不失其节奏感;又如九卷五十一页“诗论”杜堇篇,平起式句“李白右军愈桃逢,把酒邀月听阮声。”第一句除最后一个字,第二句头一字,都是两仄声字夹一平声字,平仄交叉读起来也很顺口,不失其音乐美感,作为绝句诗以外的另一种形式,听起来也很悦耳。可是,他不符合绝句诗的定式,但他是在绝句诗句上演变形成的诗句,象这类变句形游离在绝句诗与古体诗(古风)之间便称之“近现体诗”,这并不是什么为了创新,是把这个现象句式起个称谓吧了。
  所谓“探微”,一是诗的格式探讨,二是以“诗论”形式,写绘画史上人物的探索,如果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,就做一个失败者的铺路石。“古代画史文稿”把他单纯看作文稿有些牵强,但是任何历史文化,都是以人物活动来体现事物的,因这部书稿是以古代绘画人物与其方方面面事物写成的“诗论”。绘画发展延续,又是以人物中的师徒传承,代代相接,两千年的绘画史从未间断,都是以“人物”这条主线发展延续的,虽然不象绘画史书那么系统,也能反映给读者一个“中国画”发展历程的概貌,称之文稿,在“夹注、夹评”阐述自己的看法(引用他人之句,也是傍证这一看法和观点)。
  另一点,古代绘画史上人物年代划分,各出版物不尽相同,凡是以经定论的,按定论的参考,未定论的参考多种版本进行考研,有疑点的在注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,有待专家考证,在这本书里,凡是艺术活动在朝代更迭时期的人物,更迭前已在绘画上名声显赫,就按更迭前定位。在朝代更迭前後绘画成就都很突出,就注明例如(宋末·元初)、(元末·明初)。书中看法,管中窥豹所言中代表个人拙见,难免挂一漏万,敬请方家见教(谅)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於北京·三境寒舍 关增铸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□第1期


 
设为首页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请您留言
版权所有:北京文彧斋主办  信箱: wu_xiuh@163.comm  电话:64715973  主持人:关彧娘
本网站备案:京ICP备06015457号 (2005-3-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