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山惨淡缘何醒 ——关增铸《长城怀古》赏析 薛启涵

  造型艺术以形写神。形,即感性结构;神,即理性观念。黑格尔指出:理念的感性 显现就是美。
  北宋郭熙认为,冬山惨淡而如睡。《长城怀古》描绘的正是燕北冬山长城景观,由于画家匠 心独运,使自然的冬山和人文的长城构成完形,不仅使观赏者体验冬山惨淡而如睡的韵致, 更泛起波澜如潮的怀古抚今的幽情,感受到冬山惨淡而如醒的泞远意境。故此,引用杜甫《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诗句来表述我观此画的第一印象:凌烟功臣少颜色,将军下笔开生面。
  那么,《长城怀古》的冬山缘何醒呢?
  清道济说:分疆三叠两段,如自然分疆者,为此三者,先要贯通一气,不可拘泥:到江吴地 尽,隔岸越山多是也。他的意思是,山水画的布局不妨采取三叠两段的构图,但要如自然分 界那样,即江水江岸构成画面的疆界,近处吴地,远景越山,此为三叠两段。
  《长城怀古》在经营位置上,其纵向和横向构成都体现出三叠两段 的意旨,并结合着高远、深远、平远的透视原理而营造。横向看,是近似“川”字形的山岭,起伏跌宕错落有致在融为一体。纵向看,近景是两个突兀的山峦,一段“乙”字形展开的长城和两个雄伟的碟楼耸立其上,山峦之下是一片郁郁葱葱的
带雪松树;中景为占据画面一半的长城,逶延雄踞在“川”字形的主体山岭之巅,而且直接向天际延伸,远景则是交错的群山与一线灰蒙蒙的天空 。其中,绝壁悬崖峭然险峻,俯窥而不知深几许,以显山势之高远;近景、中景、远景三个 长城碟楼,遥遥相望以展其深远;向画面之外扩张的长城和横向盘垣峭壁之上的长城以及满 目绵延的群山,足以阔其平远。如此恢宏纵横的三叠两段构图,总体上形成一波三折的气势 节奏,从而表现出巨大的内在形式张力,而且是大开合处有顾盼,细微之处有揖让,使整个 画面气韵生动,气象浑成。
  在应物象形和笔墨运用上,画家采取了墩壮中显峻拔和笔愈简而气愈壮的绘画语言。根据物 象的质地与审美感受,施以刚柔相济的笔力,勾染皴擦;焦墨、浓墨、淡墨,密处愈密,简 处愈简,繁简交加,繁简交加妙相融合。石法不加勾勒,除悬崖峭壁皴擦外,多以晕染以描 绘皑皑雪山的体面,给人以姿意纵横扫,峰峦次第成,远近复有万千山、一一倚空含太素的 醇厚感。树法则以硬笔焦墨描斫,以显其笔尖寒树瘦,秉操冰霜雪的严凝物态。长城勾勒则 尽浓墨韵味之致,近处碟楼威严壮观,远处勾连映带,浩浩渺渺。如此硬笔、干笔、湿笔和 焦墨、浓墨、淡墨,交相辉映,造成运笔厚而不滞,用墨深而不浮,表现出作者涵养造化和 创意自成的功力。
  王夫之谈到:右丞(王维)工于用意,尤工于达意,笔亦意,事亦意。傲然孤愤的文人志士面对此画,仿佛会听到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念天地之悠悠,独怜然而涕下的洪钟浩叹!思绪满怀的父母妻子面对此画,则会发出倚门望行人,念君长城苦 寒良可哀,箭空在,人今战死不复回;黄河捧土尚可塞,北风雨雪恨难裁的怨诉!戎马逐鹿 的将军战士面对此画,则会忆起君不见走马川,雪海边,平沙莽莽黄入天;将军金甲夜不脱 ,半夜军行戈相拨,风头如刀面如割的奋勇征战!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此画,则会高歌:忆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,唐宗宋祖稍逊风骚,一代天骄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!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!

注:①薛启涵,天津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所。
  ②原文摘自1996年出版的《关增铸评集》主编王其华(教授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1.2.3.4.5.6.7.8.9.10.11.12.13.14.15.16.17.18.19.20.21. 点击数字进入页面  □第10期


设为首页 | 联系站长| 友情链接 | 请您留言
版权所有:北京文彧斋主办  信箱: wu_xiuh@163.com  电话:64715973  主持人:关彧娘
本网站备案:京ICP备06015457号 (2005-6-1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