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肇年先生 |
||
祝肇年先生,我仰幕的人,今年是他诞辰八十周年(也是去世十四周年),旧文回放,表示追念。 相知不相识——记祝肇年先生 ·关增铸 · 当我听说祝肇年先生去世,感到和惊愕,沉痛、惋惜、我慕名他的学识渊博和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成就。他的画画得很好,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。 |
||
我后悔,在他生前,只结识而没有见过这位朋友和老师。我知道他,祝先生也知道我。一次,一位朋友从他那里带来话,说:“有机会我们见见面”。我一时拖拉,总觉得都在北京住,什么时间去都很方便,(因被一天到晚的杂七杂八的事所累)这一招呼打了快两年了,也没有去成。想起这件事,就感到自责和懊悔。 当初,是在一个朋友家欣赏一幅画,虽然没有落款和押印章,我看了后,认为此画在笔墨上,很有中国水墨画的传统功夫。卷纸间,意在画外行笔洒脱,技法娴熟,繁而不乱,疏而得当,积墨舒展而不滞,构图奇仄,古而有新意,大气磅礴又有山花树木小草点缀,笔简而物丰,古拙旷达,作品自得风 |
||
貌,有别于他人,不落窠臼,当属另立风范。经介绍才知是戏剧史家,祝肇年先生余事之作,我对他画中的风格比较喜欢,画中没有一般文人画那种造作之笔,反映出作者是在游历中写生与传统技法的有机结合,
使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在他的笔下显得更有生机。我看到不少人在国画的变革中,有突变的、也有摹写一成不变的、有以西法中画的、有抽象迷奇的、有以彩代墨或泼墨泼彩的,我不反对各种开拓性的探索,叫推陈出新也好,称百花齐放也好。总之,离开传统艺术根基,他的表现形式便不知从何处而来;也不知以什么作为鉴别,我认为象祝肇年先生画中的“渐变”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“笔墨当随时代”宗旨。向后看可以已古为借鉴;向前瞧,可随时代反映现实的实在为根据。 注:原文摘自 1992 年版《关增铸文集》朝华出版社出版 |
设为首页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请您留言 |
|
版权所有:北京文彧斋主办 信箱: wu_xiuh@163.com 电话:64715973 主持人:关彧娘 |
|
本网站备案:京ICP备06015457号 (2005-6-2)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