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肇年先生

    祝肇年先生,我仰幕的人,今年是他诞辰八十周年(也是去世十四周年),旧文回放,表示追念。





  相知不相识——记祝肇年先生

   
   ·关增铸 ·

  当我听说祝肇年先生去世,感到和惊愕,沉痛、惋惜、我慕名他的学识渊博和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成就。他的画画得很好,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。             
  我后悔,在他生前,只结识而没有见过这位朋友和老师。我知道他,祝先生也知道我。一次,一位朋友从他那里带来话,说:“有机会我们见见面”。我一时拖拉,总觉得都在北京住,什么时间去都很方便,(因被一天到晚的杂七杂八的事所累)这一招呼打了快两年了,也没有去成。想起这件事,就感到自责和懊悔。
   当初,是在一个朋友家欣赏一幅画,虽然没有落款和押印章,我看了后,认为此画在笔墨上,很有中国水墨画的传统功夫。卷纸间,意在画外行笔洒脱,技法娴熟,繁而不乱,疏而得当,积墨舒展而不滞,构图奇仄,古而有新意,大气磅礴又有山花树木小草点缀,笔简而物丰,古拙旷达,作品自得风

貌,有别于他人,不落窠臼,当属另立风范。经介绍才知是戏剧史家,祝肇年先生余事之作,我对他画中的风格比较喜欢,画中没有一般文人画那种造作之笔,反映出作者是在游历中写生与传统技法的有机结合, 使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在他的笔下显得更有生机。我看到不少人在国画的变革中,有突变的、也有摹写一成不变的、有以西法中画的、有抽象迷奇的、有以彩代墨或泼墨泼彩的,我不反对各种开拓性的探索,叫推陈出新也好,称百花齐放也好。总之,离开传统艺术根基,他的表现形式便不知从何处而来;也不知以什么作为鉴别,我认为象祝肇年先生画中的“渐变”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“笔墨当随时代”宗旨。向后看可以已古为借鉴;向前瞧,可随时代反映现实的实在为根据。
  祝肇年先生,生于一九二五年二月,北京市人,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,曾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教授兼系主任,长期从事我国的戏剧和古典戏曲的研究、整理。他知识丰富,在戏剧史的工作上卓有成就,早在一九六二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《中国戏曲》;一九八三年云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《西厢记戏曲注释》;一九八五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《古典戏曲故事丛书》;一九八六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他的《古典戏曲编剧六论》;一九八九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十大悲喜剧》他任副主编。他对中国戏剧方面的考据有他独特见解,他的戏剧评论、学术文章,散载在很多刊物达数百余篇。祝肇年他的中国戏剧知识的文化积累,无疑对贯通传统中国画艺术发挥很大的作用。比起一般画家的艺术修养,他的知识面显得更为宽广,境界更为丰富。中国画是一种带有中国传统哲理性性质的艺术,这和戏剧艺术有一脉相通之处。戏剧本身是一种以独立形式的舞台艺术,这种艺术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因素,这些因素集中在戏剧上又形成综合艺术。所以,有的人把戏剧称作“复合艺术”是指把很多种艺术中可以借鉴的部分运用到戏剧中去(也可以分离出来)“如歌曲综合诗歌与音乐、建筑综合绘画与雕塑,戏剧综合文学、表演、音乐、美术、舞蹈等。”从这些情况看,不难看出祝肇年先生在绘画上的成绩,和其他文化艺术知识是相辅相成的。他的多种专业修养,使得作品意境深邃,并非是别人的笔墨文章对他的渲染。我曾见到一九八八年“文艺报”发表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著文品评《祝肇年教授的山水画》;“今观其所绘山水,说到做到,确实达到了皴法新奇自然,笔墨雄健奔放。淋漓酣畅、独具风格的要求。”祝肇年先生自我认为“写意山水是第一爱好。其次是古典诗词,所谓‘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’,古人已先言之。第三是戏曲。”我借助史先生之文,证实他所言画事之僻,足以见真。在我观赏到他的数十幅画,他要是齐身于画坛,艺术成就也非一般,准能让人刮目跷指看好。我所言祝肇年先生中国画功夫好,也不是凭空一想,一挥而就的文章。著名鉴定家、收藏家、画家周怀民先生和著名画家周汝谦先生观赏他的作品都倍加赞赏。他早年,一九四三年秋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,曾专心攻学山水,先后得益于黄宾虹、萧谦中、于非闇诸位的教授,一九四七年他曾在津门的天津国民饭店,举办“祝肇年画展”深得画坛人士博彩赞誉,他还对历代名画细心揣摩,深明画理画论又能外延西方画,尤对石涛的《画语录》挚爱颇深,他相信当代山水画理应“师法造化”他思想开放,在艺术上兼容中外优秀绘画技法以探索、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艺术——中国画。它不赞成机械的把西洋(西方)的绘画,不加选择生搬硬套到中国画里,主张中国画应该保留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审美特点,充分发挥国画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性和本质特点。
  祝肇年先生多年的中国戏剧理论研究,考据为丰富我国戏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在余好时也对中国画艺术实践进行默默无闻的探索,确取得未加渲染而纯洁的艺术成就。这种高尚艺术家的思想境界情操,更突出在作品之中,使画中的线条、墨块、树木、山石、表现的自然天趣、老道天成、他用辛勤的劳动和实践在追求着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。
  祝肇年教授一九九一年去逝,享年六十六岁,象他这个秋实硕果之年西去,能不使文艺界的同仁深感惋惜吗!我从史树青先生写《祝肇年教授的山水画》一文看到:“近年以来,肇年深感宋人陈师道诗‘晚知书画真有益,却悔岁月来无多'”他向先知的哲人一样,自知天命。所以晚年才这样看重书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九九二年九月于北京西郊三境寒舍

注:原文摘自 1992 年版《关增铸文集》朝华出版社出版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1.2.3.4.5.6.7.8.9.10.11.12.13.14.15.16.17.18.19.20.21. 点击数字进入页面  □第2期


设为首页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请您留言
版权所有:北京文彧斋主办  信箱: wu_xiuh@163.com  电话:64715973  主持人:关彧娘
本网站备案:京ICP备06015457号 (2005-6-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