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现神韵的味道——读《关增铸文集》有感
               ·张洪千·
              
  我是个有个性的人,也最推崇有个性的艺术家,关增铸文集与我发生了对话。读了他的《文集》知道他是一位集诗、书、画、印于一身的艺术家,并且以北京燕山做为自己的创作基地,所以风格独特,富有新意。再有他对于传统绘画的认识与我也是同道的。中国绘画有几千年的历史,它的伟大不但东方人为之倾倒,就其神韵包容的文化内涵连西方人也望尘莫及。我在日本神户举办展览,深切体会到,日本人对中国画艺术很着魔,他们推崇中国艺术,对中国画家更是敬佩。但一个中国画艺术家要想真正在世界上站住脚,就看你是否对中国传统绘画能有深刻理解并创作出新的艺术形式。那些所谓只求新、只求变、忘掉传统、抛弃传统的艺术家,到头来将不但丧失其艺术作品的魅力,而且连自己的创作道路也会难以驾驭了。我对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的山水画家的作品是崇拜的,我崇拜的不但是他的高超的笔墨功力以及构图形式的独特,更重要的是从每个画家的作品中找到了他们各自的灵魂。在关增铸先生的作品中也看到了这些因素,他的作品《芭蕉与蝉》、扇面画《密云水库》等都是在对传统绘画艺术深刻理解之后才创作而出来的。他用笔墨干净利落,毫无拖泥带水。在他的文集中曾这样谈到,“中国画里所表现的人物、花卉、虫鱼、山水等,是一种以形似来追求其神描绘,需要作者本身的思想境界和所具备的艺术修养,包括书法、文学、诗词和涉猎广泛的文化知识。”

  他对中国画的阐述是精辟的。我们之所以对以往大师们的作品百看不厌,原因就在于此。所以我强调中国画山水要有呼风唤雨的功夫,其实我谈到的呼风唤雨,就是中国画中要体现“神韵”二字的味道。书谱所说中国画有两种不正确的途径,一种是苛行新说,其结果是无益于将来,另外一个途径重叙旧章,聊不殊於已往老东西上返复出现,这两种途径都不是我们所企求的,只有抓住神韵二字才能出新意立新章。关增铸是位诗、书、画、印集一身的画家,我想他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会更为深刻。
  在关增铸的《文集》中还提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结合的问题。他重点提出了传统,即以民族传统艺术做为我们创新的根本,这个口号我完全赞同,拍手拥护。在我本人看来,西方艺术的现代性,并不是我们急于需求的东西,因为他们那些所谓现代的创作意识,在我国古典绘画中或多或少地已有所体现,比如徐渭的山水,“八大山人”的花鸟等你可以说成是抽象派,也可以说是印象派,有些人由于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研究与认识,对外来文化一切感觉新鲜,排斥以至回避传统文化。关增铸先生是中年画家,但他没有为现时的赶潮风气迷惑,我认为第一靠的个人的学识渊博,第二靠的个人的勇气,不被各种思潮所左右。再有提倡现代中国画时也要提倡一些搞“纯中国画”的教学体系并把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列入进去。因为中国绘画民族性越纯,它做为世界性文化也就最有保证。例如线是中国绘画的基础,我们就应下大力气研究它,做为一个单独的学科,做为中国画创新的一个突破口,线又直接与书法相连,相应地说,一个真正的中国画家,必须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书法家,关增铸的绘画同样体现出了这一点,他用笔有力,在浓淡墨中体现出线的力度。力透纸背,不死不板,富有灵气。
  关增铸《文集》和作品,使我感到欣慰:中国绘画中有大批有志之士,中国绘画必将走向世界,成为世界性文化。

注:①张洪千,天津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大师,著名中国山水画家,天津市政协委员,天津社科院美学所
   中国画研究中心特邀顾问、研究员。
   原文摘自1996年出版的《关增铸评集》主编王其华(教授)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1.2.3.4.5.6.7.8.9.10.11.12.13.14.15.16.17.18.19.20.21. 点击数字进入页面  □第7期

设为首页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请您留言
版权所有:北京文彧斋主办  信箱: wu_xiuh@163.com  电话:64715973  主持人:关彧娘
本网站备案:京ICP备06015457号 (2005-6-7)